訴訟產權法律法律法律推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本案裁判填補了法律空白,并被評為農業(yè)農村部2021年農業(yè)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案件提要
利用授權品種配組形成新品種后,為新品種申請品種權或者品種審定以及為此需要而利用授權品種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申請品種的繁殖材料的,是育種活動的繼續(xù),屬于科研豁免的情形,不具有相關法律禁止的“商業(yè)目的”。
爭議焦點
被告使用“粵禾絲苗”“恒豐A”組配出“恒豐優(yōu)粵禾絲苗”并向農業(yè)農村部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向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申請審定的行為,屬于科研范疇還是商業(yè)行為?
基本案情
某種業(yè)公司是“粵禾絲苗”品種權的獨占許可實施人,并獨占享有對“恒豐A”配組品種審定區(qū)域(廣東和廣西區(qū)域除外)的生產經營權。某農技中心使用上述“粵禾絲苗”“恒豐A”組配出新品種“恒豐優(yōu)粵禾絲苗”,并向農業(yè)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申請了品種權保護及向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申請了審定。種業(yè)公司認為農技中心上述行為及實施過程中必然存在重復使用授權品種生產申請品種的繁殖材料的行為,已構成侵權,故向法院起訴要求農技中心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及賠償損失。農技中心確認其存在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品種審定和為上述目的提供必要繁殖材料的事實,但認為該行為屬于科研育種范疇,不構成侵權。
裁判結果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一審認為,農技中心的被訴行為是否構成侵權,關鍵在于判斷被訴行為屬于科研范疇還是屬于商業(yè)行為。首先,組配“恒豐優(yōu)粵禾絲苗”的行為應屬于科研范疇。其次,植物新品種權并不因培育出新品種而自動取得,申請行為是獲取植物新品種權的前置程序,行為本身并不具有商業(yè)目的。第三,通過審定是科研育種與商業(yè)目的之間的分水嶺,農技中心培育出“恒豐優(yōu)粵禾絲苗”后申請審定的行為仍屬于科研育種范疇。據(jù)此,農技中心在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和申請審定的過程中重復使用“恒豐A”“粵禾絲苗”生產“恒豐優(yōu)粵禾絲苗”的行為,不構成為商業(yè)目的,判決駁回種業(yè)公司的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關于鼓勵培育推廣良種的立法宗旨,開創(chuàng)性地認定被告以原告享有權利的品種組配出植物新品種并申請審定、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行為不屬于商業(yè)性使用,不構成侵權,厘清了育種行為本身及育種后申請審定、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行為與育種后商業(yè)性使用行為的邊界,為育種者的合法育種行為提供了司法保障,對育種者進行合法培育、推廣良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案裁判填補了法律空白,裁判要旨被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植物新品種的司法解釋二第11條完整吸收,并被評為農業(yè)農村部2021年農業(yè)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法官簡介
對話法官
如何認定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和品種審定的性質?
譚海華:
眾所周知,科研育種活動系一個漫長的過程,組配只是其中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組配成功并不意味著科研育種活動即告終結。培育新品種的目的是為了服務農業(yè)生產,關鍵還在于能夠實施,實施才會產生效益。法律不禁止利用授權品種進行育種及其他科研活動。育種者培育出一個新品種并不當然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必須要獲得有關部門的授權方可取得;育種成果是否具備實際應用價值、是否具有優(yōu)良品質而具備推廣價值,也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品種審定才能確定。因此,申請授權與品種審定,是育種者對育種活動的繼續(xù),應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豁免情形。
來源: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wǎng)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wǎng):iprdaily.com 中文官網(wǎng):iprdaily.cn)
本文來自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wǎng)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jupyterflow.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