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圖釘派的傳奇
米爾頓·格拉澤(Milton Glaser)設計的鮑勃·迪倫海報,1967年
紐約海報博物館的年度大展“圖釘派的傳奇”(The Push Pin Legacy)于9月2日開幕,展覽通過對“圖釘派”一代平面設計師不同時期作品的集中展示,探討圖釘派對美國商業(yè)插畫復興和發(fā)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20世紀中期,隨著由瑞士發(fā)起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在西方世界的廣泛流行,平面設計行業(yè)再次陷入刻板化困境,與此同時,攝影等新媒介的普及與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取代了傳統(tǒng)寫實插圖的優(yōu)勢,美國插圖的黃金時代逐漸走向衰落。一批向往自由與個性的美國新生代設計師開始走入平面設計的視野,他們運用攝影和插圖的混合手法,為表現個人觀念而設計,與麥迪遜大道上的花哨廣告以及歐洲已僵化的基于網格的設計形成鮮明對比,很快成為20世紀50年代平面設計界的先驅,自稱為“圖釘派”(Push Pin)。
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設計的海報“結束口臭”(End Bad Breath),1968年
圖釘派最初由西摩 · 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雷諾德·魯芬斯(Reynold Ruffins)和愛德華·索雷爾(Edward Sorel)共同創(chuàng)立,不久米爾頓·格拉瑟(Milton Glaser)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他們幾人都是紐約市藝術學院和設計學院的學生,上學期間在一起交流探索設計思想,創(chuàng)辦了刊物《圖釘年鑒》,后改名為《圖釘平面設計》(the Push Pin Graphic),并租下一間工作室成立了“圖釘事務所”(thePush Pin Studio)。這間工作室后來成為了更多傳奇設計師的孵化器,包括保羅·戴維斯(PaulDavis)、巴里·扎伊德(Barry Zaid)、理查德·曼特爾(Richard Mantel)、詹姆斯·麥克穆蘭(JamesMcMullan)、約翰·阿爾科恩(John Alcorn)等。1951年,四人畢業(yè)后,格拉瑟因獲獎學金得以到意大利跟隨喬治·莫蘭迪學習,其他人則繼續(xù)在紐約從事平面和廣告設計工作。
切瓦斯特和格拉澤共同設計的海報“電影感覺”(Filmsense),1968年
圖釘派不僅被視為當時設計界的先鋒榜樣,更是美國觀念形象設計的發(fā)起者。19世紀末以來,新藝術運動已把以往平面設計中互相區(qū)別的圖形、插畫、文字、標志等元素以拼合編排的方式進行改革。圖釘派則進一步發(fā)展了這種綜合設計的方法,他們從過去的新藝術運動時代提取了大量與眾不同的、常常被遺忘的比喻,并將它們帶入了20世紀60年代后新興的、好玩的視覺語言中。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到大眾流行的連環(huán)畫都是圖釘派的設計參考,他們通過自由的設計方式,讓印刷作品成為統(tǒng)一而無法分割的整體,同時又具有個人鮮明獨特的風格。
西摩·切瓦斯特設計的海報“但丁的地獄”(Dante's Inferno),1967年
本次展覽,囊括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圖釘派最具先鋒價值與影響力的海報和其他平面設計作品。這些作品多出自西摩·奇瓦斯特、米爾頓·格拉瑟、詹姆斯·麥克穆蘭等集團代表人物之手,展現出美國戰(zhàn)后平面設計的探索與時代面貌。
西摩·切瓦斯特1931年出生于紐約,從小便展露出繪畫天賦,16歲在《十七歲》雜志上發(fā)表了最早的插圖作品。1948年,切瓦斯特進入美國庫柏州藝術學院(Cooper Union)學習插圖和平面設計,與其他幾人成立圖釘事務所時才23歲。切瓦斯特創(chuàng)作的海報已超過100多幅,他擅長運用美國式活潑幽默的色彩風格,以線描和色彩平涂等常見的創(chuàng)作手法達到讓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在切瓦斯特的設計作品中,可以看到來自德國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不同藝術風格和同時代波普藝術、嬉皮文化的影響,他將這些大膽的布局和濃郁的色彩消化吸收,簡化為卡通式的漫畫造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對社會文化現象的思考和態(tài)度。
米爾頓·格拉澤設計的“我?紐約”(I?NY More Than Ever)海報,2001年
米爾頓·格拉瑟(1926—2020)最廣為人知的設計作品,當屬“I?NY”這個標識。格拉瑟在職業(yè)生涯中設計了近500張海報和大量商業(yè)標識,如為鮑勃·迪倫創(chuàng)作的海報,為DC漫畫、布魯克林啤酒廠等設計的商業(yè)標識,都成為了美國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70年代,陷入冷戰(zhàn)陰影的紐約政府為了重振旅游經濟,希望設計一個圖案以革新城市形象。臨危受命的格拉瑟在出租車后座上用蠟筆畫下了“I?NY”的草圖,竟成為拯救了一座城市的傳世之作。此次展覽中展出的“I?NY MORE THAN EVER”海報設計,則是9·11事件發(fā)生后,格拉瑟在原版基礎上的修改,紅色愛心上多了一筆焦黑,象征恐怖襲擊帶給這座城市的傷痕,而格拉瑟在用設計向社會發(fā)聲,“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愛紐約”。格拉瑟的設計始終在不斷前進,不斷創(chuàng)造,他說“我了解事物的外觀,所以,我盡可能擁抱世界”。
西摩·切瓦 斯特設計的海報“烏鴉”(Crows),2006年
第二代圖釘派設計師以詹姆斯·麥克穆蘭為代表。麥克穆蘭1934年出生于中國青島,在煙臺度過了童年。他以鋼筆淡彩技法創(chuàng)作廣告插圖,使已經沒落的水彩風格再次受到市場的歡迎。麥克穆蘭創(chuàng)作的劇場海報中,水彩插圖采用了攝影寫實主義的效果,結合流暢的字體設計,兼具藝術與商業(yè)價值。
圖釘派自由、綜合、統(tǒng)一的藝術風格,也被稱為“圖釘風格”,在世界各地得到流傳和模仿。與同樣風靡一時的瑞士國際主義平面風格相比,圖釘風格更具活力和社會主張,這些濃郁大膽的作品刺激著觀者的感官,從紐約到世界,影響了幾代設計師。而圖釘派又始終是自由的,國際主義風格的壟斷現象沒有再次出現,而是為平面設計開啟了海納百川的先河。
來源: 藝術與設計
作者:周鈺
圖片:紐約海報博物館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青年有為!尋找2021年“40位40歲以下企業(yè)知識產權精英”活動正式啟動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藝術與設計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jupyterflow.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