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發(fā)現(xiàn)了制造新分子的巧妙工具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5點49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德國科學家本杰明·李斯特 (Benjamin List) 和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 (David MacMillan)榮膺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對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
本杰明·利斯特,德國化學家,魯爾河畔米爾海姆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主任。
戴維·麥克米倫,蘇格蘭出生的化學家,2010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主任。
諾獎委員會指出,這兩名科學家的貢獻,為合成分子提供了一種巧妙的工具。在化學領域,分子合成永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本杰明·李斯特教授與戴維·麥克米倫教授在“不對稱有機催化”領域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帶來了一種極為精準的合成新工具,對醫(yī)藥研究和綠色化學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眾多研究和工業(yè)領域都依賴于化學家構建分子的能力,這些分子可以形成彈性、持久耐用的材料,在開發(fā)電池、治療疾病等不同的場景中都有廣泛應用。這項工作離不開催化劑。我們知道,催化劑可以控制、加速化學反應,而不會成為最終產(chǎn)物的一部分。例如,汽車中的催化劑可以將尾氣中的有毒物質轉化為無害的分子。我們的身體中也包含了數(shù)千種催化劑——酶,它們可以幫助產(chǎn)生生命所必需的分子。
因此,催化劑是化學家的基礎工具。但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認為催化劑只有兩大類:金屬和酶。本杰明·李斯特教授和戴維·麥克米倫教授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原因是,他們在2000年開發(fā)了第三類催化劑。依靠小的有機分子,這種被稱為不對稱有機催化的新型催化模式誕生了。
不對稱有機催化不僅讓化學合成變得更為綠色,還能協(xié)助合成不對稱的分子
傳統(tǒng)的金屬催化劑會在潮濕環(huán)境下被摧毀,而小型有機分子催化劑則可以規(guī)避這一問題
從本世紀開始,有機催化劑就在飛速地發(fā)展。本杰明·李斯特教授和戴維·麥克米倫教授仍然是該領域的領導者,他們證明了有機催化劑能夠在多個維度上驅動化學反應。通過這些反應,研究者可以更有效地生產(chǎn)出醫(yī)藥制造所需的分子。因此,有機催化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今日斬獲諾獎殊榮,也是對他們工作的最好認可!
延伸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小知識
——截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fā)了112次,沒有頒發(fā)的8年分別是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
——1901年至2020年,共186人次獲獎,實際獲獎個人為185人,因為英國科學家Frederick Sanger于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獎。
——112次頒獎中,63次為單獨獲獎者,24次為2人共享,25次為3人共享。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法國科學家Frédéric Joliot,1935年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與妻子Irène Joliot-Curie一起獲獎,時年35歲。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2019年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方面作出的貢獻”獲獎,時年97歲。他也是迄今為止所有諾獎得主中獲獎時最年長的一位。
——185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有7位女性。分別是1911年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另外還獲得1903年的物理學獎)、1935年的Irène Joliot-Curie、1964年的Dorothy Crowfoot Hodgkin、2009年的Ada Yonath、2018年的Frances H. Arnold,以及2020年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20年——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獲獎理由是“開發(fā)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8年——美國科學家Frances H. Arnoid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究酶的定向進化”;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美國的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Sir Gregory P. Winter,獲獎理由是“研究縮氨酸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2017年——瑞士、美國和英國3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發(fā)出冷凍電鏡,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結構的高分辨率測定”。
2016年——法國、美國、荷蘭3位科學家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獲獎,獲獎理由是“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
來源:中國科普網(wǎng)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發(fā)現(xiàn)了制造新分子的巧妙工具(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報名倒計時!尋找2021年“40位40歲以下企業(yè)知識產(chǎn)權精英”活動正式啟動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chǎn)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chǎn)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chǎn)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wǎng)頁面瀏覽量已經(jīng)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wǎng):iprdaily.com 中文官網(wǎng):iprdaily.cn)
本文來自中國科普網(wǎng)并經(jīng)IPRdaily.cn中文網(wǎng)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jīng)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jupyterflow.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