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美國奧委會將PUMA告上法庭,指控商標侵權、故意削減關鍵資金
美國奧運會及殘奧會委員會(USOPC)在科羅拉多州聯(lián)邦地方法院對德國運動品牌彪馬(PUMA)提起上訴,美國奧委會認為,PUMA涉嫌侵權和打壓美國奧運代表隊的商標,引發(fā)消費者對奧委會及PUMA各自角色的困惑。作為回應,PUMA在商標審理與上訴委員會(TTAB)啟動了商標注銷流程。
東京奧運進入5個月倒計時,美國奧委會卻要和PUMA對簿公堂。
美國時間2021年2月23日,據Sportico報道,美國奧運會及殘奧會委員會(USOPC)在科羅拉多州聯(lián)邦地方法院對德國運動品牌彪馬(PUMA)提起上訴。
美國奧委會認為,PUMA涉嫌侵權和打壓美國奧運代表隊的商標,引發(fā)消費者對奧委會及PUMA各自角色的困惑。
美國奧委會強調,自己擁有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注冊商標,并且已經與一些公司達成了贊助和授權協(xié)議,以提升這些商標和奧委會的參與度,PUMA的行為等同于宣戰(zhàn)。
據悉,在發(fā)給Sportico的聲明中美國奧組委稱,PUMA的行為“令人震驚”,其中還涉及“故意削減用于運動員訓練和課程的關鍵資金”。
作為回應,PUMA在商標審理與上訴委員會(TTAB)啟動了商標注銷流程。
時間回溯到2020年3月24日,國際奧委會宣布東京奧運延期的當天,PUMA注冊了“PUMA Tokyo 2021”商標,應用范圍涵蓋服裝、運動器材及手袋。隨后,PUMA又遞交了“PUMA BEIJING 2022”和“PUMA PARIS 2024”的商標申請。
奧運商標之爭的背后,是巨大的商業(yè)價值之爭。
在2013-2016年的奧運周期中,國際奧委會通過TOP級贊助商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成為僅次于廣播版權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按照規(guī)定,使用與奧運會相關聯(lián)的商標,則是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即TOP級贊助商)才有的特權。
目前,位于這一贊助層級的共有15家公司,其中包括可口可樂、Visa、豐田、阿里巴巴、英特爾等,它們均享有排他性權益。而PUMA并不在此列。
如果奧運商標被違規(guī)濫用,那么必然會使得贊助商權益受損,而來自贊助商的資金,對于資助奧林匹克運動來說至關重要,因此,美國奧組委才會指控PUMA“故意削減用于運動員訓練和課程的關鍵資金”。
美國奧委會享有注冊商標帶來的法律效益,他們認為,PUMA使用與美國奧委會類似的商標,或導致公眾誤認為PUMA是美國奧委會贊助商,而事實并非如此。
早在2020年5月,Inside the Games曾報道,美國專利商標局駁回了PUMA對“PUMA Tokyo 2021”的商標申請,理由是可能錯誤地暗示與奧運會以及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會(USOPC)之間的聯(lián)系。
由于該階段只是商標局的初步決定,PUMA有權提出反駁。
審議引用了商標審理與上訴委員會(TTAB)在1999年作出的一次裁決,委員會當時駁回了未經授權的第三方對“Sydney 2020”商標的注冊申請。理由是該商標易與奧運產生聯(lián)系,容易對公眾造成誤導。
因此,當時美國專利商標局審查員裁定,由于注冊日期特殊且應用范圍均為運動品,判斷PUMA有主觀上與奧運商標建立聯(lián)系的可能性。
2月23日,在法庭上,美國奧委會提出訴求:判定PUMA使用違規(guī)商標,并要求其終止使用;禁止PUMA及旗下企業(yè)在商業(yè)上使用侵權商標或類似變體;在商標局作出裁決前取消商標行政流程;因故意侵權應向美國奧委會支付三倍賠償金;向美國奧委會支付懲罰性賠償以阻止未來違法行為的再發(fā)生。
來源:界面新聞
記者:喬啟迪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美國奧委會將PUMA告上法庭,指控商標侵權、故意削減關鍵資金(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如有想看文章主題內容,歡迎留言評論~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界面新聞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jupyterflow.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